
![]() |
(1)安裝附件
計量室內電能表所有安裝支架及附件,應能滿足同一類型不同型號的電能表安裝,箱體安裝應滿足懸掛、嵌入、落地等安裝方式。
(2)進出線
a)表箱應有防雨措施。
b)每表配線的絕緣銅線不小于
c)多表位計量箱內各電能表中性線應分表安裝,不得共用。
d)計量箱內應采用絕緣阻燃的導線,色標應為:相線為黃綠紅三色 ;零線為黑色;PE線為黃綠雙色線。
e)進線單元爬電距離大于
f)進線開關室內應配置采集器使用的輔助端子。
g)計量箱內亦采用線槽布線,進出線獨立分開,布線設計合理、工藝過關。
i)每個表位要有編號,應在計量表出線端的進戶線上設置“產權分界點”標識。
(3)接地
非金屬箱內須預留PE端子,便于箱體與接地網可靠連接。
(4)外殼
箱體必須為封閉結構,并有良好的通風散熱結構設計,散熱孔應具有防雨功能并設防護網,應采取防止非正常情況下外部異物插入觸及帶電導體的措施。
(5)功能室
計量箱需分為進線室、 計量室與出線室三個部分,進線室、計量室、出線開關室各個功能區之間需有必要的互鎖邏輯關系,能夠滿足供電企業不同專業間,以及供電企業與用電客戶間的責任劃分。各室可按橫式、豎式、混合式排列。
(6)隔板和門
a)多表位表箱的進線室、 計量室與出線室的門均獨立。應為內嵌式設計,門軸應有防撬措施;門外不可有外露可觸及的緊固件。
b)計量室門無色透明的防爆材料,滿足抄表管理和防竊電要求。邊框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采集器安裝位置應有便于紅外調試終端和單元數據采集。
c)出線室采用兩層門結構, 第二層門應能防止無意識的直接接觸帶電導體, 但不能防止有意識的行為。
d)進線室應安裝進線開關、分線母排、端子采集器、零線端子等。(分線母排容量應滿足表位戶數要求)
f)出線室第一層門可方便開啟,第二層門由鑰匙控制或計量室內銷控制,外露出線開關操作手柄。
(7)鎖、封
a)電能計量箱的進線室、計量室門必須設置專用門鎖,門鎖外需有一定的防護措施。進線開關室、計量室采用一把鎖控制,平時運行時非授權不能正常打開。非金屬表箱鎖耳損壞后應能更換。
b)鎖具應有一定的防盜、防撬性能,宜通過相應的安全認證。另計量室需封鉛,鎖封處應具有防護措施。以便規范計量封、鎖管理。
c)可根據需要具備用戶操作電能表巡顯按鍵功能。
(8)設備布置
a)直接接入式計量箱應設置進線開關室、計量室和出線開關室;經互感器接入式計量箱應設置進線開關室、計量室、互感器室和出線開關室。各功能區應獨立分開,采集器宜安裝在進線開關室內。
b)電能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應分別安裝在固定夾具、安裝架或柵板上。
c)電能表與電能表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d)試驗接線盒、電能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與殼體之間的距離不應低于
e) 電能表正面與觀察窗之間的距離應為15
f)電能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與試驗接線盒之間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
g)電能表、用電信息采集終端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h)計量箱進線開關室應設置開箱報警門控接點,且宜在進線開關室或計量室內預留開箱報警器安裝位置。
(9)功能配置
a)計量箱能夠實現遠程費控和停送電等功能,設備配置應能滿足用電信息采集終端、智能電表型式和技術規范要求。應預留通訊和控制等信號線、纜的上、下行通道,以保證通訊和控制的暢通。
b)經互感器接入式計量箱可利用集抄通道或其它通訊方式實現遠程開箱報警或開箱跳閘功能,直接接入式計量箱宜通過集抄通道或其它通訊方式實現遠程開箱報警。
c)直接接入式電能表應選擇內置跳閘繼電器實現管理控制
(10)排列
多表位計量箱計量室內電能表的排列從左向右依次為第1路,第2路……第N路。多表位計量箱的高度及各元件的相對位置應盡量保持統一,便于后期拼裝。
(11)箱內布線要求
a)箱內導線安裝工藝質量應符合相關標準,接線正確,電氣連接可靠,接觸良好,配線整齊美觀,導線無損傷。
b)電流及電壓回路導線應采用絕緣銅質線,中間不應有接頭,除試驗接線盒外不得有任何接點或端子。
c)電壓、電流回路導線均應加裝與圖紙相符的端子編號,導線排列順序應按正相序(即黃、綠、紅色線為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排列。
d)485通信線按表計橫排方式并接,經端子接入采集器;采集器、報警器電源線應經端子接入。